美国果然设下圈套,解禁芯片是“鸿门宴”?中方终于反应过来,中企被爆已收到通知

Connor 欧意全球站 2025-08-18 1 0

一、美企“交钱换许可”:明码标价的出口勒索

(一)15%抽成开创危险先例

据九派新闻报道,特朗普政府证实,英伟达、AMD需将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%上缴美国政府,以此换取H20、MI308等“特供版”芯片的出口许可。伯恩斯坦研究报告预测,2025年英伟达H20芯片在华销售额将突破150亿美元,按15%抽成计算,美国政府将从中获利超过22.5亿美元。这种将出口许可与财务分成直接挂钩的做法,在美国商业史上几乎没有先例,彻底暴露了所谓“国家安全管制”的利益驱动本质。

美国果然设下圈套,解禁芯片是“鸿门宴”?中方终于反应过来,中企被爆已收到通知

(二)违宪争议与规则破坏

美国宪法明确禁止征收“出口税”,但此次抽成政策被法律专家直指“换汤不换药”。曾在拜登政府任职的彼得·哈勒尔指出,按比例截取企业收入的行为,本质上就是对出口商品征税,违背了宪法第一条第九款的明确规定。美国企业研究所专家史剑道则警告,一旦接受这种模式,未来其他行业的跨国企业都可能面临类似“定向征税”,全球贸易规则将被美国的单边主义彻底搅乱。

二、特供芯片的三重陷阱:性能、安全与生态枷锁

(一)性能“腰斩”的技术安慰剂

所谓“解禁”的H20芯片,实际是英伟达为规避出口管制,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“缩水版”产品。其算力仅为原版H100的五分之一,能耗却依旧居高不下,被业内人士称为“不先进、不环保”的鸡肋产品。即便如此,美国政府仍在出口合同中附加严苛条款,规定该芯片只能用于特定民用场景,严禁涉及AI大模型训练等关键领域,实质是通过“技术投喂”维持中国企业对美依赖,同时防止技术突破。

(二)防不胜防的安全后门疑虑更令中国企业警惕的是芯片可能存在的“远程控制”隐患。美国过往在“棱镜门”“Stingray”等事件中展现的监控能力,让外界对H20芯片的安全性充满质疑。有消息称,美方要求在芯片底层架构中植入定位模块,以便实时追踪产品流向和使用场景。尽管英伟达多次否认,但始终拒绝向中方提供完整技术文档接受第三方检测,这种“不透明”态度反而坐实了安全担忧。《人民日报》更是直接质问:“英伟达,让我怎么相信你?”

展开全文

(三)生态绑定的长期威胁

除了硬件层面的限制,美国还试图通过“特供芯片”巩固技术生态霸权。英伟达的CUDA平台长期垄断全球AI算力生态,中国企业若持续采购H20芯片,将不得不继续依赖其软件架构,难以摆脱对美国技术体系的路径依赖。这种“硬件+软件”的双重枷锁,一旦形成惯性,中国AI产业的自主创新将面临更严峻的生态壁垒。

三、中方雷霆应对:从安全审查到战略切割

(一)政府层面的快速反应

事件曝光后,国家网信办、工信部迅速启动联合审查,约谈英伟达中国公司,要求就芯片安全架构、数据流向等问题提供详细自证材料。这是中国首次对进口AI芯片启动国家级安全审查,标志着从“被动接受”转向“主动管控”的监管升级。外交部发言人也明确表态,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,中方有能力维护产业链安全。

(二)企业收到“限用通知”

据美媒披露,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已收到内部通知,要求在政务、金融、能源等关键领域暂停采购H20芯片,部分国企甚至被建议“全面停用”。通知虽非正式禁令,但在实际操作中,企业普遍将其视为“软红线”,主动从采购清单中剔除相关产品。这种“宁可信其有”的谨慎态度,反映出中国对技术安全风险的零容忍原则。

(三)检测技术的突破支撑

中方此次能够快速识别芯片隐患,得益于近年来在半导体安全检测领域的投入。国内实验室已具备对芯片底层代码、硬件逻辑的深度分析能力,可通过侧信道攻击检测、固件逆向工程等技术,发现隐藏的后门程序。这种“技术免疫系统”的成熟,让美国试图通过“黑箱芯片”渗透的图谋难以得逞。

美国果然设下圈套,解禁芯片是“鸿门宴”?中方终于反应过来,中企被爆已收到通知

四、倒逼国产替代:从被动接招到主动破局

(一)本土企业的加速突围

危机之下,华为昇腾、寒武纪、天数智芯等国产芯片企业迎来发展机遇。华为最新推出的910C芯片,实测算力已超越H20,且配套的昇腾AI生态日趋完善,支持从芯片到模型的全流程自主可控。寒武纪的思元370芯片在能效比上领先同类产品,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。数据显示,2025年国产AI芯片市场占有率较上年提升18%,技术差距正快速缩小。

(二)产业链的协同攻坚

不仅是芯片设计环节,制造、封装、设备等上下游领域也在同步突破。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工艺上持续优化,28纳米以下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%;长电科技的先进封装技术已实现与国际接轨;中微半导体的刻蚀机产品进入台积电供应链,打破长期垄断。这种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,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芯片产业生态。

(三)全球市场的信任重构

美国的“芯片勒索”行为,不仅伤害中美贸易,更让全球企业对美国营商环境产生疑虑。欧盟、韩国等纷纷加强对进口芯片的安全审查,要求美方澄清类似政策是否会扩展至其他行业。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展现的技术自主性和风险管控能力,反而成为吸引国际合作的新优势,不少海外企业主动寻求与中国开展合规技术合作,避免成为美国单边政策的下一个目标。

美国果然设下圈套,解禁芯片是“鸿门宴”?中方终于反应过来,中企被爆已收到通知

五、结语:算力博弈背后的大国战略

这场围绕“解禁芯片”的交锋,本质是中美在算力领域的战略博弈。美国试图通过“胡萝卜+大棒”的手法,既赚取短期利益,又遏制中国技术进步;中国则用实际行动证明,核心技术买不来、讨不来,唯有自主创新才是破局之道。当H20芯片被贴上“不安全、不可信”的标签,当国产替代按下加速键,这场“鸿门宴”最终将成为中国芯片产业觉醒的催化剂。在算力主导未来的时代,掌握技术主权,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
评论